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學2020屆高三地理模擬考試試題四【含答案】.doc
來源:讀書筆記 發布時間:2020-08-06 21:38:47 點擊: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韓國、中國臺灣成為集成電路產業的主力軍,三星、臺積電等企業誕生。如今,中國已成為半導體產業第三次轉移的核心地區。目前幾乎所有的大型半導體公司均在中國有布局,并在不斷加大投資力度。經過十幾年的技術積累,中國已基本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并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京津環渤海與中西部四大半導體產業聚落。目前,中國半導體產業主要依賴進口,國產化率僅.據此完成下面1-2題。
目前中國已具備應對第三次半導體產業轉移浪潮的主要實力是( ) ①海運發達,對外出口運費低 ②政策大力支持,匯集雄厚資本 ③生態環境良好,人力成本極低 ④科技發展迅速,有一定的產業基礎 A. ①③B. ②④C. ③④D. ①② 2. 20世紀70年代,半導體產業從美國轉移到了日本,造就了富士通、日立、東芝、NEC等世界頂級的半導體企業;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韓國、中國臺灣成為集成電路產業的主力軍,三星、臺積電等企業誕生。如今,中國已成為半導體產業第三次轉移的核心地區。目前幾乎所有的大型半導體公司均在中國有布局,并在不斷加大投資力度。經過十幾年的技術積累,中國已基本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并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京津環渤海與中西部四大半導體產業聚落。目前,中國半導體產業主要依賴進口,國產化率僅.據此完成下面1-2題。
針對第三次半導體產業轉移浪潮,今后中國半導體產業應( ) A. 提高核心產品自給率B. 大力鼓勵進口 C. 加快前期投資回收D. 加快向國外轉移 3. 2018年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帶著各具特色的優質產品和服務閃亮登場。據此完成下列3-4題。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會址選在上海,主要是因為上海( ) ①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利 ②經濟發達,輻射能力強 ③人口眾多,消費能力強 ④工業協作條件好,發展快 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 4. 2018年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帶著各具特色的優質產品和服務閃亮登場。據此完成下列3-4題。
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3600多家企業參加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說明了( ) A. 中國市場廣闊B. 中外經濟互補性強 C. 世界性工業品過剩D. 中國消費升級 5. 洪澇災害與地形、降水等因素密切相關,如圖為中國大陸近500年特大澇災出現次數圖。據圖回答下列5-7題。
下列城市近500年特大澇災出現頻次由多到少依次為( ) A. 北京、長沙、廣州、貴陽B. 長沙、北京、廣州、貴陽 C. 北京、長沙、貴陽、廣州D. 長沙、北京、貴陽、廣州 6. 洪澇災害與地形、降水等因素密切相關,如圖為中國大陸近500年特大澇災出現次數圖。據圖回答下列5-7題。
下列關于澇災分布的描述及成因分析,正確的是( ) A. 西部地區降水少,沒有澇災B. 東部地區澇災北多南少 C. 華北地區降水變率大,澇災最多D. 東北地區降水少,澇災較少 7. 洪澇災害與地形、降水等因素密切相關,如圖為中國大陸近500年特大澇災出現次數圖。據圖回答下列5-7題。
江漢平原地勢低平,是澇災多發地區,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降低該區域澇災損失的是( ) A. 修建水庫、利用天然湖泊調節河流徑流的季節變化 B. 加固河堤、疏浚河道,減少洪澇災害出現的概率 C. 加強相關立法和執法,建立防災、減災的機制體系 D. 將富余的水調出到其他流域,減輕洪澇災害 8. 某種生物的種密度指單位面積該種生物的個體數量。如圖為北美洲部分地區某種動物的種密度等值線圖。據此完成下面8-9題。
H、K、Q、R四地中該種動物的種密度可能相等的兩地是( ) A. H、KB. Q、RC. Q、HD. H、R 9. 某種生物的種密度指單位面積該種生物的個體數量。如圖為北美洲部分地區某種動物的種密度等值線圖。據此完成下面8-9題。
在無其他因素干擾的情況下,該種動物的種密度與年均溫的空間分布規律是正相關的地區是( ) A. N、M之間B. Q、R之間C. S、R之間D. S、K之間 10. 如圖是孟加拉國略圖,帕德瑪大橋位于孟加拉國首都達卡西南部,修建難度大。完成下列10-11題。
孟加拉國主要的自然帶是( ) A. 熱帶草原帶B. 熱帶雨林帶 C. 山地垂直帶D.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11. 如圖是孟加拉國略圖,帕德瑪大橋位于孟加拉國首都達卡西南部,修建難度大。完成下列10-11題。
帕德瑪大橋修建難度大的原因有( ) ①泥沙松軟 ②地勢起伏大 ③颶風影響 ④火山、地震多 ⑤夏季水位高,水流急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③④⑤D. ①③⑤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66.0分) 12.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非作為世界上漁業資源豐富的漁場之一,吸引了包括400艘中國遠洋漁船在內的世界各國的遠洋捕撈船隊在此作業。
材料二毛里塔尼亞位于非洲西北部,經濟落后,產業結構單一,漁業是其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2016年,中國X企業關停本土工廠,到毛里塔尼亞的努瓦迪布投資建設新的魚粉加工廠,并組建配套的捕撈船隊。魚粉是以魚類為原料,經過去油、脫水、粉碎加工后的高蛋白飼料。該企業所產魚粉多數銷往中國。如圖為毛里塔尼亞示意圖。
(1)推測目前西非漁業資源相對豐富的原因。
(2)分析圖示西部海域漁業捕撈的不利自然條件。
(3)分析X企業為魚粉加工廠組建配套捕撈船隊的原因。
(4)有人主張在努瓦迪布進一步擴大魚粉生產,你是否贊同,表明觀點并說明理由。
13. 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紅海剖面示意圖(圖1)。
材料二甲、乙兩河流域分布示意圖(圖2)。
(1)根據材料一,推測紅海的地質作用發生過程。
(2)根據材料二,比較甲、乙兩河下游水文、水系特征的差異。
(3)根據材料二,分析甲、乙兩河河口地區人口密集的有利自然條件。
14.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康養旅游是以健康養生為訴求的深度旅游,近年來方興未艾。作為曾經的“鋼鐵之城”,攀枝花正逐步發展成為“養老、養生、養心”的中國康養旅游城市。天坑地漏、高峽平湖、溶洞溫泉、森林草句共存一地,“春賞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暖陽”,全年優質果蔬不斷,可謂康養(健康療養)勝地。如圖示意攀枝花周邊地形。
分析攀枝花發展康養旅游的有利自然條件,并指出其可能面臨的發展困境。
15. 坊子炭礦遺址文化園,是山東新方集團充分挖掘坊子煤礦百年歷史變遷的文化內涵,修復利用礦區遺存的德日工業建筑遺址而開發建設,是目前山東省唯一的煤炭博物館,成為工業遺址旅游的新亮點。礦區內現遺存德、日建筑群9處,其中德建坊子豎坑及井下550米施工巷道,歷經百年仍保留完整。
設計兩項依托炭礦遺址開展的旅游項目并分析遺址公園對企業發展的主要影響。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據材料可知我國四個半導體產業聚落主要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環渤海與中西部,經濟發達,科技迅速發展,同時國家政策的支持;
半導體產業零部件主要是航空運輸;
人力成本高。
故選B。
半導體產業屬于技術指向型產業,讀材料可知,發展半導體產業有經濟、政策、科技等方面分析。
本題以材料為背景,考查了半導體產業轉移的實力,要求學生讀材料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
2.【答案】A 【解析】解讀材料可知中國已成為半導體產業第三次轉移的核心地區,因此今后中國半導體產業要提高核心產品自給率。
故選A。
企業將產品生產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產地轉移到其他地區的現象就是產業轉移。包括區域產業轉移、國際產業轉移。它能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
本題以材料為背景,考查了產業轉移相關知識,要求學生讀材料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
3.【答案】D 【解析】解上?;A設施完善,交通便利,經濟發達,輻射能力強。在上海舉辦進博會,不僅使得世界各國的參展商品和客商更加方便地聚集到中國,而且在商品成交之后,能夠輻射到全國。進口博覽會并不是將市場定格在上海,也不是在上海進行生產,故上海人口眾多,消費能力強,工業協作條件好,發展快,但不是進口博覽會選址的主要原因。據此分析選D。
故選D。
上海是我國的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一方面經濟發達,同時交通方便,市場廣闊,吸引力強。
本題屬于簡單題,考查的國際金融的區位要素,需要結合上海的區域特點進行分析判斷。
4.【答案】A 【解析】解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3600多家企業參加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說明了中國市場廣闊。
故選A。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大型國家級展會,包括展會和論壇兩個部分。展會即國家貿易投資綜合展(簡稱國家展)和企業商業展(簡稱企業展),論壇即虹橋國際經貿論壇。國家展是本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重要內容,共有82個國家、3個國際組織設立71個展臺,展覽面積約3萬平方米,各參展國將展示國家形象、經貿發展成就和特色優勢產品。
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相關知識,獲取題干中信息即可。
5.【答案】A 【解析】解根據國示可知,出現頻次依次為長沙8,北京8-10,廣州為6,貴陽小于4。
故選A。
洪澇災害,可分為洪災和澇災。洪指洪水泛濫,常常與流域性的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風暴潮洪水等相關。澇主要是指積水內澇,往往與本地區的降水、積水過多,排水不暢相關。
本題難度較小,解答此題,關鍵在于讀圖,要求學生較強材料閱讀和分析能力,能從材料中較快的獲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6.【答案】C 【解析】解根據區域地理知識可知,華北地區是溫帶季風氣候,降水集中于夏秋兩季,季節變化大,夏季多暴雨,易發生洪澇。
故選C。
洪澇,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續降雨使低洼地區淹沒、漬水的現象,雨澇主要危害農作物生長,造成作物減產或絕收,破壞農業生產以及其他產業的正常發展,其影響是綜合的,還會危及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影響國家的長治久安等。
本題難度適中,以中國大陸近500年特大澇災出現次數圖為背景,考查了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自然災害的類型、成因及危害。
7.【答案】D 【解析】解由題中材料可知,洪澇災害與地形、降水等因素密切相關,將富余的水調出到其他流域并不能有效減輕洪澇災害。
故選D。
澇災由于地表積水,地面徑流不能及時排除,農田積水超過作物耐淹能力,造成農業減產的災害。造成農作物減產的原因是,積水深度過大,時間過長,使土壤中的空氣相繼排出,造成作物根部氧氣不足,根系部呼吸困難,并產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質,從而影響作物生長,甚至造成作物死亡。
本題難度適中,以中國大陸近500年特大澇災出現次數圖為背景,考查了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自然災害的類型成因及危害。
8.【答案】D 【解析】解讀圖可知,圖中相臨兩條種密度等值線的差是20,根據數值的遞變規律可知,圖中H外側的閉合等值線有可能是180 或者200,如果是180,則其數值在160-180之間;
如果是200,則其數值在200-220 之間。K外側的閉合等值線有可能是160 或者180,如果是160,則其數值在140-160之間;
如果是180,則其數值在180-200 之間。Q的數值在180-200之間;
R的數值在160-180之間,根據R的數值可知,四地數值應該在16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