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戰略管理)中小學銜接教育家庭指導策略研究
來源:讀書筆記 發布時間:2020-08-06 21:34:35 點擊:
其次要幫助孩子適應初中的學習與生活,防止、解決孩子因不適應初中生活所帶來的不良后果的發生,正確引導孩子即將面臨的初中生活。
【關鍵詞】中小學銜接;
家庭教育;
問題;
對策 中小學銜接,是指小學和初中這兩個學段之間的前后接替,其任務主要是如何導引小學生的順利過渡,促使教與學、師與生、生與生盡早盡快地相互適應、協調運轉,增強學校的發展后勁。
中小學銜接工作是否能夠順利進行,起關鍵性作用的還是家長。從小學過渡到中學,是孩子們學習生活方面的一次飛躍,同時也是人生歷程中的一次轉折。如今的中小學生都是社會、家庭的寵兒,獨生子女居多,在孩子的中小學教育銜接過程中,學校教育僅僅是一個方面,而以家長為主體的家庭教育已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甚至可能更勝前者,因為后者對孩子的影響是延續性的、全方位的,家庭教育在中小學銜接教育中發揮的作用也將越來越大。然目前尚有相當數量的家長,不了解孩子由小學進入中學后的種種生理、心理變化,不了解中、小學在管理、教學等方面的不同之處,從而忽視了孩子進入初中前的指導,忽視了孩子進入初中后的引導。雖有部分家長也迫切希望能幫助自己孩子盡快適應初中生活,但苦于不知從何做起、能做些什么。實踐證明,家長如能及時地了解、分析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主動和學校、老師協調一致地做好中小學銜接的教育工作,對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初中生活、順利實現從小學到中學的“飛躍”將起到重要作用,同時也可為整個中學階段奠定全面發展的基礎。反之,如果家長對中小學的銜接工作重視不夠,或者方法不對,必將會使孩子多走彎路,妨礙孩子適應中學生活。因此,從此種角度講,家長在中小學銜接教育能起什么樣的作用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中小學銜接教育問題的成因分析 中小學銜接教育中出現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筆者通過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歸納整理出下面幾個主要原因作具體的分析。
(一)孩子心理落差的產生 一些學生在小學時期,無論是成績還是其他方面都較優秀。但這樣的優秀僅局限于本校本年級或本班,進入中學以后,學生來自不同學校,而每個學校的教學及德育管理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導致好學生之間也存有差異。如果這些學生在進初中前沒有得到家長及時、正確的思想引導,很有可能會一進入初中后就會產生不良反應。例如,某學生當發現初中老師的注意力沒有像小學老師那樣關注自己時,當發現班里高手如云而自己的成績平平時,當發現第一次考試后班里排名不靠前時,當參加優秀初中學校測試被刷下來后再進入初中心理感到委屈時(委屈是指認為自己與根本不在一個檔次的同學在同一個班里學習),當發現自己的好朋友們都去了同一所中學而自己因種種原因不能與其同行時,等等這些都會促使孩子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
(二)孩子作業量負擔的不能承受 相比小學,初中階段學習科目增多,作業量大量增加,學科的復雜性和內容深度都大幅增強。小學時期作業動作慢的同學進入初中后,常常會因為作業負擔過重,而無法承受初中的學習模式,大量的作業可能致使孩子無法保證正常的睡眠時間。這樣,時間一長,就容易造成惡性循環作業完成的晚→導致睡覺晚→早上必須起早→課堂迷糊聽課→效率下降→作業完成起來遇到困難→不懂的內容越積越多→晚上作業又做得很晚如此周而復始,最后將會導致記憶力下降,成績不理想,自信心不足。部分家長一開始可能還會堅持陪孩子完成作業,但等孩子的成績下降到使家長也徹底喪失信心時,家長最終也只能選擇放棄。試想,如果孩子能有效的適應作業量遞增的變化,其結果必不致如此。
(三)孩子思維能力的枯竭 小學期間作業比較輕松,量少、簡單,只要能上課認真聽講,課后認真完成作業,學生的成績都會比較理想。絕大部分家長不從事教學工作,所以在看待進入初中階段后的學習問題上常常會以過去的經驗幫助孩子,然事實證明這是不完善的。大部分孩子進入初中后僅僅完成老師布置的單一作業是遠遠不夠的,如果不主動找尋各種類型的題型揣摩,是很難拓展孩子的思維能力,甚至于思維能力的枯竭,同時也不利于提升孩子的解讀能力,最終導致孩子成績下降,跟不上初中階段的學習步伐。
(四)孩子出現偏科現象 進入初中后最容易也是最怕出現的問題就是偏科現象。小學階段課程學習的壓力不大,內容又相對簡單,學生基本上是輕松快樂的學完。但到了初中后,由于科目增多,內容加深,作業量明顯加大,大多孩子會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加上孩子特定的心理、生理的變化及課程的加重,家長、老師、接觸的媒體和書籍的影響等,都將有可能促使他們對某一學科產生偏好或厭惡的心理,進而逐漸形成偏科現象。好比一條項鏈最脆弱的一環往往決定其韌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往往決定其容量,同樣,學習上的“弱科”也往往決定著該學生的整體成績。眾所周知,中學時期的每門學科都是孩子后續學習的基礎,如果家長一開始對孩子的偏科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不及時配合學校、老師糾偏,將最終導致整個初中階段學習的失敗。
二、解決中小學銜接教育問題的對策 從上述中小學銜接教育中出現的問題的成因分析可知,造成中小學脫節即中小學銜接教育不順利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以家長為主體的家庭積極配合、協助學校、老師解決這些問題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極為重要的。因此,作為家長,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做好孩子升入初中前的預備工作 1.家長要在思想上提高認識 大多家長在孩子進入初中后,因為在思想上的認識不足,對孩子的要求仍然停留在小學階段的要求上,這種做法肯定是行不通的;
也有家長認為孩子雖然已讀初中,但心智等各方面還不夠成熟,使其對孩子的學習標準基本仍處于“低標準”“低要求”狀態,采取“無為而治”。但正因如此,所以孩子一旦在剛進入初中階段時遇到不適應,就很容易會產生失落感,甚至出現厭學現象。如果是這樣的話,對孩子將來的學習及成長都極為不利。因此,家長要把孩子的中小學銜接教育當成工作之外的又一項重大工程對待,認真規劃,“有為而治”,用自身的思想來帶動孩子思想上的認識,打有準備之仗。
2.家長要提前了解中小學銜接的相關信息并合理安排銜接教育 對家長來說,要做好中小學教育的銜接工作,最關鍵的是要把握好小學高年級到初中一年級第一學期以前(尤其是前三個月)階段的任務,了解初中階段所要學習的科目及作息制度,以便妥善調整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家長可以利用孩子小學畢業后進入初中前的暑期這個“空白”階段進行指導,比如教育孩子不看不健康的錄相和書報、不交不良的朋友、不無所節制地貪玩、要注意休息、防止傷害事故等。同時,家長可以帶孩子到中學熟悉環境,了解中學生活的情況,結交中學生朋友,介紹中學生的行為規范和學習進程狀況;
如有條件允許,家長還可以帶孩子外出旅游,讓孩子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并在旅游過程中加強親子交往,交流思想和感情,適時的對孩子提出進入中學后的希望和要求;
部分孩子在小學期間的學習上存在薄弱環節和不足之處,家長應該利用暑期進行適當的輔導??傊?,家長既要在孩子進入中學前盡可能的了解清楚中小學銜接的相關信息并合理安排銜接教育,又讓孩子度過一個有利于盡快適應初中生活的假期。
3.家長要切實了解初中生身心發展的特點 初中,是人生黃金時期的開端,將由金色童年邁進風華正茂青春期。一般地說,該階段孩子首先在生理上會呈現三大特點一是身體長得快;
二是能量代謝快;
三是萌動性大,易受外界刺激、影響。其次在心理上變化亦很大如知覺的目的性、精確性日益提高;
留意的發展也更具有有意性、穩定性;
記憶的目的性加強,意義識記能力提高,愛好廣泛而有選擇性;
抽象邏輯思維逐漸占據主要地位;
情感表現日益豐富強烈,好沖動而不拘小節。再有個性方面也有很大變化小學生在情感上較多依戀教師,到了初中則開始樹立自尊心、自信心,評價別人的能力大大發展,獨立自主性加強,有掙脫家長和教師的傾向,產生“自我成人感”。另外,孩子在接到中學入學通知時,一般都會產生喜悅感、自豪感和渴求上進的意愿,對中學充滿好奇與向往,心里有著強烈的一切從頭開始的良好愿望,即使是那些小學時期相對后進的孩子,也有“到一所新的學校,有更好的新老師教我,我要好好學習”的念頭。孩子的這種心理無疑是家長教育的良好契機,家長要根據孩子的這些心理特征,積極保護孩子要求上進的意愿,有意識地激勵孩子從現在開始,以中學生標準來要求自己。同時,家長要更加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識,與孩子平等對話,幫助孩子總結小學時的長處和不足,提出切合實際的適當期望,引導孩子提前進人中學生的角色。這時候,家長一定要改變以往對待小學生那樣的支配型的教育方法,要用民主教育的方法來引導孩子,忌諱有意無意地“潑冷水”,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撲滅他們在內心已燃起的希望之火。
4.家長要高度重視開學前夕的準備工作 進入初中前,家長要教會孩子正確認識自己,利用合適的環境語重心長的深入的和孩子交流一次,讓孩子明白他已經是中學生而不是小學生了,是少年而不是兒童了;
面臨的是一個新的起跑線,要迅速起跑,通過正確的途徑展示自己的特長,不讓自己輸在初中階段的起跑線上;
教會孩子進入中學后一定要學會面對挫折,這是人生經歷中的寶貴財富等等。
其次家長還要關心和重視孩子進中學的物質準備工作,比如為孩子增購必需的學習文具用品,創設良好的讀書寫字做作業的環境條件,訓練和培養孩子安全上學的能力等。
(二)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初中的學習與生活 1.幫助孩子做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上的銜接 (1)學習習慣方面 小學階段孩子已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做作業認真、字跡工整,坐姿端正,回答老師提問大膽、踴躍等,在進入初中后,應鼓勵孩子繼續保持,甚至要有更高的要求,如作業的規范化問題,應在入學后的一至二個月內達到要求。對于作業速度較慢的孩子要假以時日的有效訓練,還應要求孩子從現在開始就要養成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與生活計劃,提出近期、中期、長期目標,并腳踏實地落實好各項目標,還要學會科學安排時間、勤于思考、善于觀察、大膽想象、勇于探究的好習慣。這樣,孩子進入初中后,因為有了這些前期準備和良好習慣,適應初中的學習和生活就容易多了。
(2)學習方法方面 從小學生學習心理的角度看,小學生機械識記能力較強,自我表現欲強,喜歡別人表揚,但理解能力較差,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較弱,無論管理上,還是學習上基本依靠老師,具體表現在小學生通常是老師課一講完就可以動手做作業,即使有些課外作業遇到難題,大部分家長可以幫助解決。因此,孩子往往產生一個錯覺,認為學習就是背書、做習題,從而養成重記憶輕理解、重做題輕看書的不良習慣,這對學好初中課程是極為不利的。鑒此,家長主動協助學校、老師指導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比如要求孩子養成課前自覺預習(教師應給出提綱、指明預習的范圍和任務要求),作業獨立思考完成,學會小結歸納等正確的學習方法。
2.幫助孩子杜絕偏科現象 杜絕偏科的最好辦法就是(一)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小學里一堂課的容量很少,孩子偶爾不聽所造成的后果并不會太嚴重,回去只要家長幫助一下就容易解決,但到了中學就不一樣了,要求孩子滿堂課都必須認真聽,同時要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二)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作業很重要?,F在小學和中學里都在搞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是有利有弊的,合作探究的過程有利于拓展孩子的思維的同時,但也容易養成懶于深入思考的不良習慣,這就造成了孩子一旦遇到稍難的問題就會急于找老師和同學幫助,雖然作業是完成了,但并沒有提高他的思維能力,所以這樣的孩子平時作業看上去完成的認真,但考試成績很難達到優,100分的試卷只能拿80分左右。另外,有些家長在小學里都是陪著孩子做作業,孩子進入初中后要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三)注重某些新增學科知識的前期積
推薦訪問:崇義 崇義 崇義